首页
首页 > 国内 > > 详情

连续高温怎么办?海内外政要专家们在贵阳聊了聊天气

2023-07-08 21:34:48来源:百度新闻

7月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今年也是该论坛升格为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的第10年。

本届论坛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为期两天。海内外政要、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等出席论坛,共商生态文明建设。


(资料图片)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式 主办方供图

低碳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论坛现场,除了新闻中心,记者密度最高的地方不外乎是嘉宾专访室。

两张白色沙发,摄影记者架起长枪短炮。每天,都有十数位专家在这里接受媒体联合访问,回应大家的关切。

和地区有关的问题很多。海南记者询问专家对建设海南清洁能源岛的建议,北京记者关心帝都近日连续高温形成的原因,广东记者直言,让专家评价一下大湾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

但所有人都格外关注的议题,非气候变化莫属。今年的连续高温似乎也在提醒每一个人,气候变化是一个既成事实,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日常。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改变并威胁着大部分人的生活情况。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从北京赶来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和记者们聊到,今年北京第一次出现三天超过40度的天气,一下把记录都破了。去年又确认为人类有气象记录史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这种形势让大家有了迫切的压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考虑多个方面需要,但低碳的急迫性更加明显,现实操作中的各种障碍又非常多。所以单独拿出来:一是让大家明白这个东西不是说着玩的,是真的关系到人类命运的;二是现实操作中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困难,要落实低碳,不管是政策上的障碍,还是利益相关方更好的机制形成,它都需要进行具体而微的研讨。”因此,这次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各行各业的人来做观点的交锋,想解决的办法。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金惠坦言,极端天气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很难改变,长期来讲应对极端天气还是要通过全球的“双碳”战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环保领域,要提高各种生态环保设施的标准,以前讲地质、洪水等极端条件百年一遇,现在可能年年都要遇到,所以提升标准才能减少危害。”李金惠说。

对普通人来说,随手关灯、绿色出行已经成了脑海中的标配,但除了节能减排,对二氧化碳的利用也格外重要。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周春松表示,“很遗憾,现在说吸取什么教训,或者是用什么样的办法去改善它已经太晚了,人类回到以前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年代已经不可能了。”但如果放弃解决问题,还为时尚早。这几年,周春松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实现二氧化碳的高值化利用,相关技术已经开始工业化应用,据周春松计算,通过该技术回收1万吨二氧化碳能产生2.7亿的利润。通过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或将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做出贡献。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式 主办方供图

全球携手才是未来方向

在采访中,专家们不约而同提到的话题还有国际合作。的确,生态文明建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单打独斗,而是区域性、全球性的携手。

去年年底,《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正式通过,该框架描绘了2030年的宏伟目标,旨在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促进已退化或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中国在推动“昆蒙框架”通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苏杨表示,中国从追随者、参与者变成了主导者、领导者。“框架签署以后,这是第一次国际论坛,所以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一个特别好的交流机会,是大家进行协力沟通的机会,比较务实,最后大家都要一起协力完成2030年的全球目标。”他说。

赤道几内亚副总统曼格在开幕式上提到,赤道几内亚共和国与所有其他意识到环境负面影响的国家一样,在国家层面上承诺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国际层面上支持全球一道努力。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国家,赤道几内亚承诺减少森林砍伐,对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承诺体现在其国家的发展计划中。而要实现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需要向可持续的能源来源和实践做法转型,这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采用创新技术。“现在是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知道要分享技术的时候了,这样我们都可以一起拥抱生态转型,应对或阻止气候变化,否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将为时已晚。”曼格说。

关于如何促成有效的国际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也认为,可以从科技合作入手。“可以引进他们成功的经验,包括他们失败的教训,这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包括了引进来:引进他们的知识产品,引进一些他们的智囊团;也包括走出去,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讨论自然保护区的问题,需要用开放的姿态走出去看看。”他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驻华高级顾问兼中国区负责人海博已经来过很多次贵州,他表示,怎么平衡现代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这些领域的发展是大家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贵州面临的问题,国外好多国家也一样。“一是必须得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因为老百姓要清楚了解、理解这些目标,他为什么保护生态环境,对他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有好处。二是全球必须培养好企业和企业家,让他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怎么把生态保护的目标融入他们的经营模式。”海博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总干事布鲁诺·奥伯勒先生指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这三重危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已经知道问题是什么,解决方案也相对清晰,但还需要政治意愿来共同采取行动。

“我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这不是空洞的祝愿,而是它需要成功,我们需要这类论坛在未来能够取得切实的成果。时间不多了,我们需要马上找到答案。”他说。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本文作者:刘畅

标签:

上一篇:共建基金销售全景合作生态 民生银行发布“鑫管+”服务方案
下一篇:最后一页

资源

课程

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